• 24小时值班电话:0722-6232520 
  • 微信公众号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公告 > 医院动态
主动服务在保障线上的“排头兵”
发布日期:2015-10-29
作者:何亚凌 曹清玮
浏览量:720

——记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总务科主任陈全志

 

 

后勤保障是医院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,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作为后勤保障工作中的一员,他始终认为“立足本职、主动服务,变医院要我服务为我要为医院服务,是搞好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”。他就是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总务科主任陈全志。


陈全志自1982年进入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工作,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,一干就是30余载,由于工作认真负责,能力突出,2004年被提升为总务科主任,负责全院后勤工作,并先后荣获全院“十大标兵”称号三次、“优秀管理干部”五次。

 

细致入微的“侦察兵”

 

古人云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足以说明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。33年的后勤工作生涯中,陈全志早已养成了主动服务的工作习惯。只要稍微有空闲的时间,他便带着一支笔一个工作本主动到各科室“转转”,要么征求一下医生护士的意见、建议,这个科室缺什么,那个科室少什么,他都记录下来,之后立刻安排人员配送,确保各科室供应充足;或者是“东瞧瞧、西看看”,大到病房、走廊、卫生间,小到一根灯管,一个水龙头等设施设备,他总要检查一边,才能安心,并且把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,能解决的立即解决,不能解决的找人解决。多年下来,大大小小十多个这样的笔记本塞满了他的抽屉。

2012年冬的一天,在白天的巡查中,他发现一排水沟里面有清水流出,隐约可以听见水流的“哗哗”声,这引起了他的重视,怀疑可能出现了管道破损,导致清水小股缓慢流出,但是由于部分水道被水泥地面覆盖,很难直接看出水流的出处,而白天医院人多,夹杂着汽车的声音,也很难听出来水声的来源,于是他将这一问题立刻记录下来,等到晚上凌晨三点左右,没有了外界的干扰,他边走边听,顺着水声不断寻找,挖开泥土,果然发现管道破损,印证了自己的猜测,之后便是连夜抢修,终于在天亮之前把问题彻底解决。

 

 

当仁不让的“生力军”

 

在常人眼里,后勤保障很平常,很普通。而当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,后勤人员必须敢打硬仗,必须召之即来,来之能战,战之能胜。陈全志就是这样的“主力军”。

20127月,按照工作安排本该外出参加培训的陈全志却放弃了,他实在是放不下全院盛夏的用电安全,当时正处炎热的夏季,太阳炙烤的厉害。一天下午上班,他来到配电房巡查,刚走到门口就发现变压器冒起了浓浓的黑烟,眼前的一幕让他心惊胆战,因为他深知事情的严重性。惊愕之余,他当机立断,立马拉闸停电,立即组织人员抢修,此时,全院已经陷入了全面停电的状态,各科室工作人员纷纷来电询问情况,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进来,此时的他心急如焚,立即启动备用电源,但是由于负荷太高,他不停的跑上跑下到处压负荷,分秒必争,甚至在途中不慎摔倒,轻微擦伤,鞋子挂坏了,也顾不得许多,终于成功的将负荷压下来,使得备用电源得以正常运转,解决了燃眉之急,此时的他才深深的松了一口气。事后回顾此事,同事们都说幸好他没有出去培训,也发现的及时,否则,变压器一旦爆炸起火,后果真是不堪设想。

 

 

甘于奉献的“孺子牛”

 

后勤保障工作涉及医院工作方方面面,可以说,在医院运行的每时每刻,都需要后勤保障不能有懈怠情绪。为了确保后勤保障万无一失,陈全志手机全天候开机,24小时随时待命,无论哪里出现问题,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人。加班加点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,可他认为这是后勤工作性质决定的,很正常。

20146月,院内一处地下水主管道破裂引起的,需要挖开地面,更换管道,工程量相对较大,为了将对过往行人的影响时间降到最短,从下午五点到第二天早上五点通宵达旦的抢修过程中,陈全志始终跟工友们一起坚守在现场,直到最终将管道修好。

        20159月,一天晚上12点多,儿科病房打来电话,说是卫生间的水漫出来了,接到电话后,陈全志立马赶到现场,经检查后发现是卫生间里面水龙头的延时阀关不了,水不断的流出,淹没了整个卫生间,他立即关掉科室的分水闸,疏通下水道,跟换龙头,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维修,将问题彻底解决。

      “自从陈全志管锅炉以来,我就没用过备用的蒸汽蒸饭,蒸笼都放坏了,食堂里面如果哪里出现问题他总能及时解决掉,从来没有耽误过我们的正常工作”,医院病人食堂的王班长说。是的,下班后,我们总能看见陈全志徘徊的身影,他总是习惯性的对全院来回检查一遍,下班后是否有办公室电灯、空调、电脑、水没关。在用水方面,经过水管改造,解决长流水,将漏洞堵死,及时发现并制止水浪费行为,在水费单价上涨的情况下,用水量反而由原来的5万吨减少到了现在的3万吨左右,为医院节约了一笔可观的费用。这一点一滴都体现出了陈全志爱院如家、任劳任怨、甘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。